扫一扫二维码
关注熙社画会
您好!欢迎来到熙社艺术网 请登录免费注册 服务咨询:400-000-0000 加入收藏/设为首页
位置>>新闻>>齐白石春游归来刻印

齐白石春游归来刻印

2014-12-18   来源:中国文化报0条评论

  春天来了,万物欣荣,正是踏青、远足的好时节。微信圈里,朋友们纷纷晒起了“春情”:有画幽兰寄托春思的,有摄鲜花绽放春心的,有拍美景舒展春怀的。这使我想起了82年前齐白石的一次踏春归来“晒春情”。

  齐白石晒“春情”

  真是人同此心。1933年(癸酉)这一年春天,69岁的齐白石也去北京郊外的卧佛寺和西沟里春游了一回,也晒了一回“春情”。或许由于那时没有微信,拍照也没有现在这般方便,与我的微信好友们不同的是,白石老人晒春情的方式依托的是刀和石头,所晒“春情”也更加幽婉曲折。

  正是这一“晒”,让时隔八十多年后的我,在与老人晒“春情”之地远隔数千里外的深圳,得以沾溉艺术大师的惠泽。

  作为诗人的齐白石这回没有作诗,而是顺手拈来,从古诗中摘取一句“乱插繁花向晴昊”,来表达自己春游后的心情。

  稍作考证后发现,“乱插繁花向晴昊”这句诗,曾出现在两位著名诗人的诗中。一是杜甫的《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》,二是秦观的《和黄法曹忆建溪梅花》。

  杜诗作于公元756年(唐玄宗天宝十五载)正月,当时唐朝正在讨伐安禄山。在酒宴上,诗人面对满桌佳肴,在觥筹交错中忧思世乱,便有了仰面苍穹乱插“繁花”的幽绪。

  秦诗曰:“海陵参军不枯槁,醉忆梅花愁绝倒。为怜一树傍寒溪,花水多情自相恼。清泪斑斑知有恨,恨春相逢苦不早。甘心结子待君来,洗雨梳风为谁好?谁云广平心似铁,不惜珠玑与挥扫。月没参横画角哀,暗香销尽令人老。天分四时不相贷,孤芳转盼同衰草。要须健步远移归,乱插繁花向晴昊。”此诗一出,苏轼和两首,苏辙和两首,黄庭坚和一首,可见这首诗在当时是多么的脍炙人口。诗的妙处全在于作者并不去刻意描写梅花本身的形象,而是紧扣一个“忆”字,通过想象反复抒写家乡的梅花自开自落、不能为主人所欣赏的寂寞与冷落,从而表达出主人的思乡之情。

  我想,白石老人篆刻所借诗句,应该借的是秦观的诗意,因为有齐白石年表为证。

  “乱插繁花向晴昊”

  齐白石从1919年与胡宝珠结婚后,从此定居北京。而此后一直到刻这方印石的1933年,客居北京的齐白石除受到陈师曾激赏、与梅兰芳交往、应林风眠邀请任教于北京艺术专科学校外,在艺术界仍然可谓籍籍无名。一个年近古稀的老人,客居他乡,卖艺为生,苦心经营的艺术世界尚不为世人认可,知音陈师曾又于1923年在南京逝去。1933年的春天,孤寂落寞中的老人想到了春游,春游之地则选择了卧佛寺和西沟里。

  卧佛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,堪称千年古刹。西沟里山高林密,有着原始森林、流泉飞瀑。我私下揣测,老人或想借悠游古刹与佛陀倾诉心曲,漫步西沟借飞瀑流泉荡涤烦忧。然而,古刹对佛却欲说还休,西沟漫步又恰如“举杯消愁”。对佛所感世事无常,春游所见欣然物事,反令老人顿起伤今之叹,平添思乡之情。归来后,这种因春游引发的更深伤感挥之不去,“乱插繁花向晴昊”的冲动,便一任刀笔挥洒……

  这方饱含老人心绪的巨印大可一握,全印结篆以上紧下松为基调,实上虚下。又出两招使布局上恒中有变,正中生奇:一、以“乱”字右边和“向”字中间大块留白,打破这种实上虚下的整体基调,达臻在立中破在破中立的辩证统一;二、上下字行之间大处留白,左右字列之间大量粘连,形成对比。这两招使整印虚实对比强烈,疏可走马,密不透风,实显姿媚,虚增空灵。笔画的实构成绚丽斑斓的“繁花”,留白的虚恰似老人无法排遣的忧绪,令人遐想无限,咂磨无尽。

  欣赏至此,我突然想起前不久与微信好友的互动来。卓明兄春游时微信发来大量灿然怒放的樱花图片,并题曰“春天观樱”。我为此胡诌了一副对联:“春日观花花不语,香氛袭我我先醺”。面对白石老人“乱插繁花向晴昊”印如此美妙的艺境,这副对联不正好表达了我此时的心境吗?

赞(0 评论(0)

新闻推荐